【公诉故事】他,命悬一线

2018-05-09  

某友:你们检察院是不是和电视上一样,站在法庭上,风光得很?

青检君:呃,你可以多看点电视,有些电视还是很真实的,我们只是专业,并不风光。

某友:那电视上演的都戴卷卷假发,你们戴不戴?

青检君:呃,你是电视看多了,还是少看点吧,我们当然不戴。



检察机关的公诉人,在影视作品中出镜最多,可还是会被各种误解着。

站在法庭上,用言词作利剑,直指犯罪,这些其实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。他们要指导侦查,他们要指控犯罪,他们要追漏补诉。一个简单的法律事实,可能有着千里取证的插曲,一个细微的法理认定,可能伴着万语雄辩的论证。每个公诉人都有他们温情感人的一面,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
从今天起,我们的公众号将推出《公诉故事》专栏,讲讲青岛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背后的那些故事。

 


今天,我们从一个老故事讲起,讲述人是来自青岛市检察院公诉一处三级高级检察官卢海波。



那是他来青岛市检察院工作的第二年,一件象牙走私的案子,交到了他的手上。

一个有多年航海经验的老船员,居然利用远航非洲的机会,从当地买了八件象牙制品,随船私自带回国。凭着各种经验,他侥幸逃过了青岛海关的监管,可就在他准备打车返回原籍天津时,途中被查获。

事实清楚,证据充分,人赃并获,还有什么可说的。可是所有人却只看到了开头,没料到结局。


 

当卢海波第一次提审走私象牙的王某时,他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。



王某骨瘦如柴、气息奄奄,命悬一线。看守所工作人员介绍,现在王某是不吃也不喝,不言也不语,看守所想尽了各种办法,王某就是不配合。

“不能呀?”卢海波回忆起当时向侦查监督处同志了解情况时的情景。办案人员没说王某身体不好呀,没有什么异常情况,怎么这才过了几天,整个人就变成这样了?

经过多方询问,案件背后的真相才渐渐露出了水面。

原来,王某也算是老船员了,他知道自己从非洲偷带象牙制品回国肯定是违法犯罪的。可他以为自己带根象牙和那些带条烟、带瓶酒的人没什么区别,不会有多严重。



 

可不曾想,办案人员告诉他,他带回来的那些象牙鉴定价值居然有四十万余万元之多。然后和他关押在一起那些个“能人”就告诉他了:老王,你居然弄了这么贵的东西回来,最高可会被判到无期徒刑呢。

一听这话,王某蒙了,本来想着不是个大事,呆不了几天,就可以回家了,这下可好了,无期徒刑呀,这一辈子也别想回家了。心理濒临崩溃的王某开始不吃不喝,不言不语,只是趟在床上发呆。

到卢海波见到他时,他已经气若游丝了。


 

卢海波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了王某的情况。

领导的意见与他的看法一致,虽然王某属于走私犯罪嫌疑人,走私的数额还很大,可是他的基本人权还是需要受到保护的,检察机关要尽一切努力挽救他的生命。

很快,公诉处全处上下都行动起来了。第一时间协调青岛市民政部门、专门医院将王某送医救治。王某是外地人,本地也没个熟人,公诉处里所有的干警就开始排班,日夜轮流着护理他。同时还请市司法鉴定机构为王某做了法医学鉴定,结论是王某患上了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。



王某这样的身体情况,继续关押在青岛,显然不合适。检察官开始联系王某的妻子,想把王某转回天津接受后续的治疗。可是不知什么原因,王某的妻子要么不接电话,要么就不配合。

无奈之下,卢海波亲自上了趟天津,结果空手而归,连王某妻子的面都没能见到。不能放弃,他又第二次来到了天津,卢海波请来了当地的公安机关,跟破案追逃一样,经过长时间蹲守才最终见到了王某某避而不见的妻子。



卢海波以为见到本人了,问题总能解决了吧。



谁知对方根本就不接他的茬,任你磨破嘴皮,她也不点头,不说话。没有家属关心的王某,只能继续留在青岛接受治疗。

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,王某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,还有所好转。青岛市检察院公诉处又联系好了天津方面的民政和医疗部门,找到了接收单位。卢海波和处里其他同志在处领导亲自带领下,由法警驾专车将王某送回了天津当地精神病医院。

 


虽然,讲起押解路上的艰辛,卢海波总是一带而过,可是当他想起王某终于被安全送到天津,顺利接受治疗时,他的脸上突然又有了些许的温情:“从天津走的时候,我们全车的人都给他捐款了,希望他能好好地活下去。”

 

那语调,就像王某是他人生中偶遇的朋友,虽尽全力,却也觉得不过是做了份内之事。



法是无情实有情。

每一个人都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,即使他是个嫌疑人,即使他无亲无故,当他命悬一线时,公诉人也要尽力挽救。

公诉人就是这样,打击犯罪有多坚决,保护人权就有多坚决。